照相機:現代藝術的起源



作者:邱建一

1839年8月9日,法國發明家尼普斯Niepce在國民議會發表「銀版攝影法」。這個發明改變了我們的世界,從這天開始「人類觀看的方式」,有了全新的變革。

在過去,人類無法維持視覺的記憶,唯一的方法就是藉由畫家記錄下來,這也是為何在19世紀之前的繪畫,都是以寫實為主軸。

因為唯有寫實才能維持記憶,即便畫家的寫實或許帶有不同程度的美化,但基本上就是寫實,畫家藉由油彩、畫筆記錄下我們眼中所看到的世界。

但是,所有的一切,在1839年8月9日都改變了…………

「銀版攝影法」就是照相機的前身,在一開始的時候,這種新奇的技術,讓原本只有眼睛看到的東西,變成是「可被記錄」下來的對象。

在那一天,法國群眾蜂擁進國民議會的大廳,爭相觀看這個第一次被記錄下來的自然景物:「一片屋頂」。大家目瞪口呆地觀看這從未看過的新發明。

在一開始的時候,這種新發明被當做是一種神奇的科學產品而已,但大家沒預料到的是,在未來幾十年當中,這個新發明即將改變我們的世界。

照相機的改良,在1880年前後達到堪用的階段,笨重而且昂貴的銀版被玻璃版取代,玻璃版不但廉價,而且效果更好。

也大約在這段時間,照相機成為一種「商品」,而且是一種獲利可觀的致富商品,巴黎人開始瘋狂地拍照,人人都在拍照,大家都在拍照,拍人、拍風景、拍下眼睛能夠看到的一切對象。

在1880年前後的10年當中,單單只是巴黎就賣出了20萬張玻璃版,這些被消耗掉的玻璃版,成為人類最早被記錄下的影像。

但是,在這一片歡樂的狂潮中,不是所有人都很快樂的!

至少…….畫家們不快樂。他們很倒楣地發現,自己成為在這波科技革命中,最直接的受害人~

從過去以來,所有的畫家都知道,身為一個畫家,最能賺錢的方式,就是「肖像畫」。

每個人都需要肖像,富商大賈高官更需要肖像。肖像可以掛在家裡讓大家景仰,更可以在告別式裡讓大家瞻仰。

但有了照相機,雖然只是黑白照片而已,效果也不是挺好,但相對於聘請畫家來繪製肖像畫的花費來說,不但更廉價,而且更快速。

人人都可以負擔得起拍張照片,但不是人人都可以負擔請畫家來畫肖像!

這…….還有誰想要找畫家來畫張肖像呢?

可是,一旦失去了肖像畫的市場,畫家又如何謀生呢???

此時,畫家們唯一的出路就只有依靠「官方沙龍展」了,至少在這種國家每年一度舉辦的大型沙龍展當中,還有一些懂藝術懂繪畫的買家,他們願意付費尋找更高級點、效果更好的「真正的繪畫」。

但是,也大約在照相機被發明的時間點上,先是1830年的七月革命,新政府上台後,廢除了三級議會,取消了貴族的特權。簡單地說,在1830年之後,中產階級興起,傳統的貴族逐漸走向沒落。

而在照相機改良到成為可被販售商品的同時,在1870年發生「普法戰爭」,巴黎被普魯士軍佔領,在戰爭時期,富商大賈與貴族們紛紛逃離法國,戰後的巴黎只剩下一片廢墟,以及誓死保衛巴黎的庶民市民階級。

對於法國來說,1870年之後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變革時期,此時真正的民主到來,貴族退出舞臺,中產階級獲得全勝,政府全面向庶民大眾靠攏。

但是,向來依靠金字塔頂端,以他們作為銷售對象的畫家們,一下子就失去了市場,沒了貴族、沒有世家、沒有富商大賈,沒有暴發戶……那,還有誰還要付一大筆錢去買一張美美的畫,用來裝飾他們的超級豪宅呢???

沒路找路走,生命自然會找到他自己的出路!

繪畫的變革時期,就從1830-1870之間展開。畫家們一方面要對抗照相機的發明,一方面還得應付社會變革之後藝術市場的改變。

現代繪畫的萌芽,就在這段時期悄悄地滋生,在新一代的藝術家身上:社會寫實主義、印象主義、後期印象主義……接踵而生。

塞尚、高更、梵谷、貝納、秀拉、羅特列克……這個世代,驚天動地的改變瞬間出現,從文藝復興以來的藝術史,在過去的300年的變化緩慢而且漸進,但19世紀晚期的幾十年間,瞬間把300年藝術史徹底的翻盤。

藝術……開始走向現代!

觀念……全部革新!

至於「傳統」?那個叫作化石,只是古代記憶的幽靈而已!

誰說藝術家只是一個會創作、會畫畫、會唱歌、會彈琴的獨立個體呢? 

他們的創作,與時代的變革是一體的!自古皆然。